我國設計美學法則運用與練習
學生: 翁孟庭 B10533302
指導教授: 楊裕富 博士
我國設計美學精華
1序位主從
2陰陽調和
3氣韻生動
4布局成勢
5文化符碼:意義與象徵符號
一、傳統工藝-布袋戲偶
木藝堂「偶藝論春秋」特展
地點 : 雲林布袋戲館
展出系列
一. 董卓之亂 二.戰神再臨 三.桃園三結義 四.偶藝論春秋 五.懷舊風華
1.位序主從
從外部觀看戲偶的整體,可看出是以頭部作為第一位序,與身體其他部位相比,頭部盔甲蘊含了更多層次的雕刻,頭頂上獨立的尖角,向下依序延伸的其他尖刺,乃至於降至額頭上的一朵似花型的裝飾品,為頭部創造了許多吸睛之處,甚至在頂端放上兩根雉雞翎,整個直接突顯頭部的重要性、領導性,這使觀眾目光將由此處慢慢降至身上其他部位的衣襟、飾品,進而明顯的帶出主從關係。
2.陰陽調和
在服裝設計的部分,整體看上主要為黑白兩色,是以黑為底,以白做邊來調和其暗沉部分,達到黑白兩者互相融合、協調的效果;再者,身穿的盔甲本身厚重笨拙,堅硬無比,所以在某些地方添加了些輕盈的飾品來與其制衡,像是頭盔的毛以及雉雞翎、衣著背後的披風以及武器上的羽絨等;最後以因了解戰場上的廝殺環境,以及自身安全顧慮,故在身上多添加了多處的尖刺來做防禦,與所遇環境相取平衡。
3.氣韻生動
眼觀戲偶全身上下,從木偶面部精巧的嚴肅神韻雕刻、威風凜冽的服裝編織,到手中歷經千錘百鍊的武器,將之合併在一起後頗有統一的格調,並刻劃出好似真人的姿態,彷彿整個戲偶就是一位活生生的將領。
4.布局成勢
這尊呂布的戲偶,在外在造型上以中軸線為準則,朝向兩側添加許多尖刺、金屬製品,並藉由雉雞翎的長度來擴充人物場域的寬度,藉此增加角色的張力,達到恫嚇的效果;另外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嚴肅鋪陳,姿勢以枕戈待旦的姿態呈現,提升整體的威嚴感,將人物的氣場提高到一定的境界。
5.文化符碼 : 意義與象徵符號
就我的感覺來說像是民族性象徵符碼裡的「玄武」,就外觀來看因為玄武屬黑色,且身上帶有意龜殼,好似呂布身上的黑戰袍、盔甲及其上的尖刺;而就另外玄武衍生出的玄武神(玄天上帝),是為宗教信仰中的戰神,正好符合呂布的勇猛善戰性格。
一、傳統繪畫-廟宇壁畫
玉泉山顯聖
1.位序主從
畫中下方的僧人呈打躬作揖的狀態,而關羽兩側的護衛與關羽面同一向但站其左右,手中拿著關羽的刀與印,因此從畫面上看來,關羽是為「主」,下方的僧人與兩側的
護衛為「從」。
2.陰陽調和
關羽與二位護衛乘坐雲來到玉泉山上,剛好藉由雲的柔軟性、虛性來和山的剛性、實性做調和,使畫面上平衡些。
3.氣韻生動
雲的性質本屬較柔軟、較輕盈,故在視覺上會讓人看似有些許的飄動感。在這幅畫當中,雲以相較於他處為清淡的色彩作底色,又於後方山脈周邊帶出同樣為本質輕盈的
「霧」,兩者兼具飄動感,使畫面上看來好像關羽一行人正從遠處飄往玉泉山。
4.布局成勢
就人物方面探討,關羽先是站在畫面中的焦點位置,而左右兩護衛跟隨於身邊,又有僧人打躬作揖於下方,明顯地出示主場、主客和位序原則的應用;就環境或物體方面探
討,雲與山除了對比下有著虛實原則外,更以雲包圍著山、環繞著山而來呼應關羽的氣勢以及僧人的屈服。
5.文化符碼 : 意義與象徵符號
就整個典故來看,我認為主要的意義是在說明恍然大悟後改過自新一事,典故內提及關羽在玉泉山受僧人開導而放下執念,轉而顯靈來保護玉泉山上的人民,讓人們對他有所感念,進而在各個朝代都有帝王加封他一代比一代更高的神位。
一、傳統建築-西螺振文書院
1. 位序主從
本書院建築共分五個部分,分別為前面的山門(又名山川門)、兩者相連的拜殿及主殿,還有位於主殿兩側的左右廂房。
而在山門的部分,頂端有著兩隻本書院特有的鰲龍、前方的四個牌頭(即四仙人指路),以及中央的類似太陽火炬型態的物體,除了該火炬本身有鎮災、避邪的功能外,我認
為還有功名利祿的最高象徵,就兩側的鰲龍來看,鰲龍本身就有獨占鰲頭之意,但若把兩隻鰲龍都轉向面對火炬,搭配本身意象,就會有一種追求的感覺,而也就造就了主
從的關係。
2.陰陽調和
建築在材料上多用木構、磚石與較暖色系的顏色做搭配,是為「陽」;而在地基與部分柱列上則使用了以土、石為主及較冷色系的顏色做搭配,是為「陰」,兩者相互調和
製造和諧關係。
而書院本身配置上也以多處植栽(前庭與後院)造虛來和建築本身的實作為抗衡。
3.氣韻生動
位於山門屋頂上的鰲龍,其配合燕尾脊上翹的舞動姿態,彷彿屋頂上正有著活靈活現的鰲龍在竄動著。
4.布局成勢
以山門與拜殿作前,左右兩廂房作側邊,後方植栽庭院作尾,將主殿塑造於書院的中軸及焦點位置,又以主殿兩側的廂房較主殿低來顯示主殿的位階,達到了主客、位序與烘托原則。
5.文化符碼 : 意義與象徵符號
山門上以及通樑下方的鰲龍托木,象徵著應試時能夠獨占鰲頭;而拜殿左右側的雙獅座成重構件則有公獅居左、母獅居右的特徵,象徵著左尊右卑的中國傳統。